从橄榄绿到藏青蓝
——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大泽乡
派出所辅警陈超
2012年,25岁的陈超从部队光荣退伍,通过招考成为一名辅警,一晃九年时光,外勤抓捕,内勤综合,陈超逐渐成长为一名公安战线的“行家里手”。
警察,为百姓,担使命,该出手时决不能犹豫!2019年9月的一天,大泽乡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求助,家中的煤气罐着火,当时已下班在家的陈超了解情况后主动请战,跟随民警驾驶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。在现场民警们看到院子里倒落的煤气罐罐口喷出一米多高的火焰,正对着房门口,房主家中6岁的小女儿还在屋内。小女孩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揪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,而此时煤气罐的火焰眼看要吞噬掉整个房门,经过高温燃烧的罐身已经通体发黑,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。来不及犹豫,陈超随手拿起一件消防服上衣大吼一声,钻进熊熊火焰中,三两步冲进了房间,滚滚迷烟中找到了蜷在房间角落的小姑娘。“不要怕,叔叔来救你出去!”陈超在安慰她的同时,一把将她抱入怀里,用消防服包裹好,侧身挡住火焰,迅速冲了出来,成功救出了小姑娘。燃烧的煤气罐在民警们的全力扑救下,最终被完全扑灭。险情解除,看着小姑娘的家人拥抱着她喜极而泣,这一刻,陈超的眼角也湿润了,他也因此被授予“见义勇为”先进模范。警察,要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心上。长期以来,农村地区的盗窃案件一直是高发难破,老百姓深恶痛绝,每当陈超看到他们报警后期盼的眼神,都暗下决心,立誓要将盗贼缉拿归案。2016年一个深夜,陈超和同事正在辖区卫生院门口开展街面巡逻,突然两名男子从他们面前走过,一瞬间的观察激发了陈超脑海里的记忆力,他初步认定这两人就是半年前辖区一起入室盗窃犯罪的嫌疑人!他立即下车询问并当即检查一名男子的背包,果不其然,背包里钳子、螺丝刀等开锁工具又加深了陈超的怀疑。陈超和同事随即将两名可疑男子带回所内,又返回街面继续搜寻,半个小时后,在街道里的一辆可疑车辆内,发现了另外两名同伙。经审讯,这四名男子正是半年前入室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,一个横跨多市的入室盗窃团伙被一举捣毁。参加工作以来,陈超共参与各类抓捕行动50余次,将80余名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。
所里同事常常调侃他说,“陈超同志心细如发,真是上得了厅堂,下得了厨房。”陈超长期承担着派出所的内勤工作,这项工作需要坐得住、想得细、跑得勤,多年时光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,更坚强了他的定力。面对日复一日的数据报表、总结材料等繁杂琐碎的内勤工作,明明是个铁血汉子的陈超,不得不心细得像个姑娘。如果说内勤工作像一块钟表,那么陈超就是那不知疲倦的秒针,时刻保持永不停歇的耐力和精益求精的细心,认真走完内勤工作的每一秒。
辅警是一只小小的蜜蜂,弱小却勤劳,它一直坚持在属于自己的蜂窝上默默酝酿。纵使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,也有带给人们甜蜜的价值。选择了高山,就要经历坎坷;选择了大海,就要面对波澜。而他选择了从警,就选择了忠诚,选择了责任。九年警营青春岁月,陈超虽然只是一名辅警,但他对得起身上这身警服,他爱的这身“藏青蓝”,他将继续穿下去。
好人交警剑出鞘 智勇双全一尖兵
——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
法制科科长陈海涛
陈海涛,从警多年来,他长期扎根基层一线,爱岗敬业、勇于担当,智勇双全、勇于创新,攻克了一大批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大案要案,维护了公平正义,探索出交通管理的科学方法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为民的信念。陈海涛性格坚毅,心思缜密,遇到疑难案件,锲而不舍,总能在细微处找到蛛丝马迹。2017年5月16日凌晨,S303省道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。伤者是位七十多岁的老人,颅脑受伤严重,瞳孔放大,生命垂危。事故现场除了一滩血迹外,没有留下任何的碰撞碎片或者散落物品,最关键的监控没有记录下案发时现场的情况。由于天色黑暗,报警人也未能看清楚肇事车辆和司机的具体特征,只能识别出是一辆电动三轮车。由于没有关键线索,陈海涛只好带领民警沿着道路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查,并努力查找沿途视频监控资料。经过五昼夜的蹲守盘查,五名嫌疑人均被排除,案件陷入困境,此时伤者因抢救无效已经死亡。但陈海涛坚信,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。他组织召开案情分析会议,重新梳理线索、分析疏漏,整理侦破思路。当日下午,他再次调取周边监控,发现一辆三轮车形迹可疑,便立即对其进行追踪,每天凌晨4时开始蹲点排查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历经16天的不间断排查,终于锁定与肇事车辆特征完全吻合的嫌疑车辆和嫌疑人。最终,嫌疑人汪某某供述了其肇事逃逸的整个过程,该案成功告破。
多年来,陈海涛已接警10000余起,现场调解轻微交通事故5000余起,处理简易程序交通事故2500余起,一般交通事故500余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96人,移送刑事案件96起,抓获网上逃犯7人,成功处理了多起重特大疑难案件,并全都顺利结案,没有一起被复议、投诉。“案件了结并不是结束,要把因为案件产生的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,要让每一位因交通事故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得到相对稳妥的安置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群众安居乐业。”陈海涛常说。“他这人真有意思,处理一起事故帮一个人,都帮成了自家亲戚。”同事开玩笑的说。陈海涛在处理一起交通案件中认识了困难群众老潘,经了解,今年六十多岁的老潘患有白癜风,找工作时屡遭歧视,平时只能找到一些重体力活,而其老伴患有软骨病,常年卧床不起,生活不能自理,家庭极其贫困。于是陈海涛主动联系自己的亲戚朋友,帮老潘找合适的工作,最后终于帮其找到在一家停车场看大门的工作,基本解决了老潘一家的生活问题。每逢过年过节时或周末,他带点米、面、油这些生活必需品去看看他们,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寄托和希望。只要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,他会尽其所能去帮助他们。
近年来,陈海涛先后救助困难群众一百余人,并与两个特困家庭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。
陈海涛凭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,认真学习,勤思善问,积极探究,不怕苦、不怕累,有活主动担当,有事积极办理,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之为“好人交警”。由于工作成绩突出,他先后被评为“中国好交警”、安徽省公安机关十大“爱民模范” “中国好人” “安徽好人” ,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、个人三等功1次。